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“两高一部”联合印发《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》答记者问
公安部1月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,通报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联合印发《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的有关情况。这是我国第一部由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联合出台的专门惩处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规范性文件。发布会由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主持,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、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高景峰,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孙萍、赵斌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、绝不姑息
郭林:人民警察是国家重要的执法司法力量,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,肩负着捍卫国家政治安全、维护社会安定、保障人民安宁的职责使命。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,民警在依法履职过程中时常遭受违法犯罪分子的暴力侵害,甚至是打击报复。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民警的人身权益,更是对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坏,从根本上说,损害的是国家法律尊严和政权权威。
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,国务委员、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多次研究部署,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民警执法权威。为此,公安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共同研究、反复修改,于2019年12月27日联合印发了《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》,并于印发之日起正式施行。《指导意见》进一步明确了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,突出了实际操作性,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、绝不姑息的决心和态度。
孙萍: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联合印发《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》,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民警执法权威的需要、是更好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、是对人民警察履行职务予以保护的需要、是有效遏制袭警案件多发势头的需要、是营造遵法守法良好社会风尚的需要。
《指导意见》主要从行为定性、公检法机关办案程序、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作出规定,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,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:一是明确了袭警行为的入罪标准。二是加大了惩处力度。三是规定了构成其他严重犯罪的处理原则。四是明确了对民警非工作时间履行职务和非执行职务期间的保护。五是明确了公检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工作要求。六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。
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,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不仅仅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,也是全社会的责任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预防和惩处相结合,有效消除滋生袭警违法犯罪的土壤。
依法公正及时审理袭警犯罪案件
记者:请介绍一下近年来人民法院在严厉惩治袭警犯罪方面有哪些举措?《指导意见》发布后,人民法院如何进一步做好袭警犯罪相关案件的审判工作?
周加海:对袭警犯罪,人民法院历来坚持依法严惩的态度。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九)》增设暴力袭警从重处罚的规定后,近年来,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、不断加强对全国法院审理暴力袭警案件的监督、指导,各级人民法院准确适用刑法规定,切实加大对袭警犯罪的惩治力度,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从严惩处袭警犯罪的法律政策精神,进一步统一执法司法尺度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联合制定了《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》。《指导意见》根据刑法规定,结合实践需求,对袭警犯罪的罪名适用、从重处罚暴力袭警的具体标准等作出了明确、细化的规定。
下一步,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抓好《指导意见》的学习培训、贯彻落实工作,依法公正及时审理袭警犯罪案件,进一步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,坚决贯彻从严惩处袭警犯罪的法律政策要求,坚决支持人民警察依法履职,坚决维护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,为有效维护国家法律权威和社会治安秩序,加强法治中国、平安中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。
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
记者:检察机关在办理袭警案件时应该怎样掌握立案追诉标准?
高景峰:袭警违法犯罪不仅直接危害执法民警个人的人身安全,而且很容易造成“破窗效应”,损害国家、法律的尊严和权威,降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。近年来,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批捕、起诉职能,2016年至2019年,妨害公务罪共批准逮捕41682件51658人,提起公诉59775件79024人,较好地震慑了犯罪,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。这些数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袭警的违法犯罪行为。
《指导意见》第一条明确规定了袭警犯罪的入罪标准,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构筑了保障民警依法履职的防线。尊重执法权威,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需要,更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客观需求。检察机关将认真执行《指导意见》,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,在维护国家安全、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安宁中发挥积极作用。
继续深入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
记者:公安机关如何正确执行《指导意见》?在加大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惩治力度的同时,如何保障好公民的合法权益?
孙萍:《指导意见》的出台对于保障民警更好履行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公安部将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学习培训,深入理解《指导意见》精神,依法严惩袭警违法犯罪行为,规范民警执法行为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一是加强学习培训。二是依法严厉打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。三是规范民警执法行为。四是加强宣传教育。
下一步,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入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,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质量,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当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记者:《指导意见》与之前出台的关于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相比,有哪些亮点?
赵斌:这次“两高一部”《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》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角度作出规定,主要有以下亮点:一是对刑法相关规定进行了明确。二是加大了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。三是对公检法机关办理袭警案件提出工作要求。
记者:暴力袭警事件频频见诸媒体,此类行为除了侵犯民警的人身安全以外,还有哪些严重危害?对于这些危害,公安机关采取了哪些措施予以预防和打击?
孙萍:暴力袭警行为不仅对民警身心造成严重伤害,还具有严重社会危害。主要有以下方面:一是严重损害国家法律权威。二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。三是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负面效应。
对这些问题,公安部历来高度重视,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打击暴力袭警行为,维护民警执法权威:一是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。二是充分运用刑事、行政等多种方式,依法追究袭警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,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。三是落实执法安全防护措施,规范现场执法行为,加强实战技能培训,提升民警防范、应对和处置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。